大师殿堂  -  第九届爵士上海音乐节
 

 

唱片销量超过25万的小号手Ibrahim Maalouf的目的很简单:发掘小号的多种可能性。他尝试多种形式的音乐,与不同音乐人合作才是制胜的法宝。2000年,Ibrahim结识了制作人Marc-Antoine Moreau,后者将他介绍给了大提琴家Vincent Segal,随后的音乐合作源源不断,包括非洲马里二人组Amadou & Mariam、法国摇滚音乐人Matthieu Chedid、已逝歌手Lhasa de Sela等。2008年,兴致大发的他参与了由Steve Nieve作曲的歌剧《Welcome to the Voice》,一道合作的还有两位英国国宝级歌手Elvis Costello和Sting——随后,Sting便抛出橄榄枝,邀其参与制作2009年个人专辑。 与爵士的邂逅要从大学算起,主修传统小号的Ibrahim业余时间玩起了爵士,在巴黎各个爵士酒吧辗转,和不同的大乐队合作,擦出的火花一波又一波。这也难怪2007年他的首张个人专辑《Diasporas》出炉后,便受到各大媒体的追捧,法国《爵士杂志》更是以一句“绝世宝藏,稀有典雅”给出了最高评价。 别看Ibrahim的现场结合现代元素、有着无法抑制的律动,他却有个小嗜好:在音乐会上穿插一小段颇为神秘的冥想曲,美其名曰“宇宙集体祈祷者”——这一次的大师殿堂,说不定我们有幸就能碰到!
https://myspace.com/ibrahimmaalou

 
 
Helen Sung是谁?如果你曾在曼哈顿的鲁宾艺术博物馆欣赏过她和“贝斯绅士”Ron Carter的联合演出,那你决不会再把这个问题问第二遍!这位优雅知性的美籍华人女钢琴手,面对同台竞技的前辈Ron Carter没有丝毫胆怯,钢琴于她指尖的灵动和Ron Carter手中低音提琴的沉稳,正好兑出一杯不浓不烈恰到好处的气泡酒。 多数华人都不会选择艺术之路,或者只将其作为个人爱好,Helen Sung却从容地弹起了钢琴——而从古典跨越到爵士,只因听了一场Tommy Flanagan的现场独奏会!在塞隆尼斯孟克学院深造爵士时,她有幸结识到了自己的音乐导师、曾是Betty Carter、Tommy Flanagan、Branford Marsalis、Ron Carter等人鼓手不二选择的Lewis Nash,至此便开始了不同寻常的爵士之旅。 听Helen Sun和她的四重奏的现场,会有种难以抑制的喜悦,轻松跳跃,但又不失优雅,以芳香宜人的气泡酒来形容再合适不过。她巡演经历丰富,还是去年造访音乐节的女子爵士组合“The Mosaic Project”的钢琴手,这都让她的演奏平添更多流畅。她希望观众可以在自己的旋律中感受到纯粹的热情与节奏,不平淡,不浮躁,但却轻松自然。这也是爵士上海的一大初衷——发现不一样的声音,分享最简单的感动。
http://www.helensung.com


 
对于爵士鼓殿堂级的人物Jack Dejohnette来说,奖项已经不能作为衡量标准了。自1960年代起,他合作过的音乐家各个都是爵士的巅峰:1968年,他加入Bill Evans三重奏,后又与Stan Getz有过短期合作;1969年入了Miles Davis的团队,三年间所出专辑引领了流行乐的方向;和Keith Jarrett、Gary Peacock组成三重奏,2013年马上就要迎来团队的30周年……可以这么说,Jack Dejohnette的存在,本身就是奖项的象征。 Jack Dejohnette的风格结合了世界音乐和自由爵士,同时又包含R&B的节奏,所以无论放到何时听起来都不会闷。《Modern Drummer》杂志形容Jack Dejohnette的演奏“是音乐内部结构的一部分”。这样说难免有点玄乎,往简单的讲,就是流畅性非常高。他的表演,精巧且充满震撼,击鼓时富含旋律,有着不一样的自由即兴。他把自己比喻为“抽象的思想家”,Solo时往往进入一种迷幻状态,反过来甚至可以成为乐队的灵魂——Miles Davis在自传中曾写到:演出时我之所以投入,是因为Jack激发了我所有的可能。 此次,与Jack Dejohnette一同献艺的,还有曾和Rolling Stone合作过的萨克斯风手Tim Ries——届时,我们将和你一同期待,世人口中的Jack Dejohnette的迷幻状态。
http://www.jackdejohnette.com/
https://myspace.com/jackdejohnette
http://www.last.fm/music/Jack+DeJohnette

 

作为当今世界爵士吉他三巨头之一,融合爵士(FUSION JAZZ)在80年代的开拓者,爵士乐迷心中的宠儿,优秀的乐团领班,同时也是即兴演奏的大师,吉他手JOHN SCOFIELD是任何一位爵士乐评论家都不能漠视的实力人物。有人说已故的酷派爵士鼻祖、融合爵士宗师MILES DAVIS的乐团是大师的“摇篮”,此言一点不虚,JOHN SCOFIELD就是最后一批从迈尔斯乐团“毕业”的乐手之一。2000年JOHN SCOFIELD组建了标新立异的üBERJAM乐队,专辑《Bump》《überjam》《Up All Night》等成为了乐迷心中的经典,时隔13年,乐队重聚发布了新作《überjam Deux》,老人带新人,又一轮电子、放克、布鲁斯与爵士的风暴就要在全球延展开,耳朵随吉他偶像奔往“斯科镇”吧!
http://www.johnscofield.com/
http://www.imnworld.com/artists/detail/20/John-Scofield

 

作为2013年爵士上海“大师殿堂”唯一的人声表演嘉宾,Patti Austin绝对是压轴人物之一。尽管另外四位音乐家在各自的领域都别具一格,但融合了更多流行唱法的Patti Austin,显然更具亲和力。别的不说,单单那首《Say You’ll love》的前奏响起,关于青葱岁月的所有记忆都会一一浮现——香港老牌艺人叶德娴曾将其稍加改编,起名《不再分离》,柔情蜜意犹在。 提名过8次格莱美奖的Patti Austin,启蒙老师是四大爵士天后之一蒂娜?华盛顿,后者宽泛的音乐风格,影响和造就了Patti Austin不拘一格的音乐之路。在Austin50多年的演唱生涯里,灵歌、R&B、布鲁斯、流行曲、Funk、大乐队摇摆爵士等风格,令人眼花缭乱。而另一位大名鼎鼎的音乐人昆西?琼斯——Austin9岁起就随他在欧洲各地巡演。 1980年代的Austin,曲风紧随潮流,唱法也较为柔情。随后1990年代平稳过渡到2000年,Austin开始挖掘爵士元素,从气质到技巧,都向“爵士第一夫人”埃拉?菲茨杰拉德靠拢。2004年所出专辑《For Ella》致敬了菲茨杰拉德,2007年摇摆专辑《Avant Gershwin》力道与风韵十足,最终问鼎“最佳爵士演唱专辑”奖。大师殿堂最后一天出场的她,势必将爵士之韵发挥到淋漓尽致。
http://pattiaustin.com
http://www.facebook.com/PattiAustinMusic/
https://twitter.com/pattiausti

 



名词解释 |投诉建议 |隐私声明 | 联系我们
© Copyright 2024 canevent.com, inc. All rights reserved.